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歷史沿革

    資料來源:甲仙區公所       

    ♦歷史沿革

     乾隆元年(西年一七三六年)溯今265年前,有位名甲仙者,移往此地開墾得名。旋由全省各地閩粵籍人氏陸續來此墾殖定居,由於地處偏僻、地廣人稀,交通極為不便,居民都以農業維生,滿清政府亦在本地設官治理,真正之地方自治則始於光復之後。光緒廿一年,日據時期,甲仙雖然編入台南府縣管轄,但台灣同胞抗日戰爭前仆後繼,轄治實已名存實亡,及至光緒廿三年轄歸台南縣蕃薯寮廳,後於光緒廿七年更治屬台南縣蕃薯寮廳,首見自治名於史,是為「楠梓仙溪東里」、翌年日本勵行殖民統治,設阿里關警察派出所,於現今關山里並實施高壓之警察統治,光緒卅一年因瘧疾(土稱瘟疫)大肆流行,當時甲仙樟林滿山遍野,有二千餘日本人遷徙至此,並創立「台灣製腦拓殖會社」,從事樟腦製造,可謂盛況空前,同時阿里關庄更名為甲仙埔區,地方名流劉元和、王有明、劉龍秋等擔任區長,因阿里關警察派出所缺水而遷至甲仙。光緒卅二年更名為阿里關支廳、增設阿里關、東大邱園警察派出所及小林駐在所,翌年併歸阿猴廳,再更名為甲仙埔支廳,後因抗暴事件頻仍,日本為緩和台胞不滿情緒,於民國九年九月一日實施街庄制度,廢區更名為甲仙庄,編入高雄州旗山郡,設庄役場及庄協議會,置庄長、協議會員,均由州知事任免,後雖將庄協議會員改為官派、民選各半,但對庄內公共事務仍無實際權力,始終無自治之實。

     民國卅四年十月廿五日(西元1945)台灣光復,真正之地方自治則始於光復之後,改名為高雄縣甲仙鄉,並產生首任鄉長,共計歷任15屆鄉長,直至99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高雄市甲仙區!

    本區轄內計有東安、西安、和安、大田、寶隆、關山、小林等七里。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